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在恩和镇上庄村经济合作社的田间地头,63岁的张正国和妻子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线。这对“黄金搭档”用勤劳的双手破解大龄务工难题,在1930亩田地上闯出致富路,让晚年生活焕发别样光彩。

近日,记者来到上庄村经济合作社,在水渠旁见到张正国时,他正弯腰挥锹除草,铁锹起落间,为田间灌溉畅通无阻奠定良好基础。
【上庄村村民 张正国】我今年63(岁),在外面打工困难,人家嫌岁数大了,今年二月份就回来上庄村经济合作社,我们这里又不限年龄,只要身体好就能干,田也多,种小麦、玉米、葵花、山药,还有白菜。

据了解,上庄村经济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,共有土地1930亩,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,而张正国夫妇的到来,为经济合作社注入了一针“强心剂”。在不远处的向日葵地里,张正国的妻子正在田埂上麻利地清除杂草,为即将到来的收割做准备。
【上庄村村民 张正国】最近这几天开始铲草,等铲掉就开始淌水,我们就是连天连夜的淌水,因为骑的三轮车,拉的铺盖,晚上累了,就在三轮车上铺盖一拉开躺一会、眯一阵。
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“甜蜜”的回报。说起收入,张正国满脸笑容。他坦言,这份收入不仅为家里增添了经济来源,更减轻了儿女的负担。
【上庄村村民 张正国】我们两口子今年也可以,来经济合作社两个人都干,每天一人130(元)两个人260(元)也可以对我们老两口来说,给家里(增加)一点经济来源,给儿女减轻点负担,干这活,第一,活也给村上干了,第二个,也锻炼了身体,人坐着睡着,到处出问题,出来锻炼锻炼,干活这也是一种锻炼,这是最大的幸福。

在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施安祥眼里,这对夫妇是难得的“放心人”。他告诉记者,合作社田地多,除了极端天气,基本每天都有活,张正国夫妇干活实诚,不仅会开三轮车、小四轮,还精通打埂、旋(耕)田等技术。
【上庄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 施安祥】这两口子干活实在、实诚,我们村上经济合作社种的1900多亩田,连天昼夜淌水、打埂,(他)还能开三轮车,小四轮车也能开,还能开上旋田,啥也能干,有时候加班时间,他一月还挣个五千多块钱,他这几个月(能)挣3万多块钱,比外头干强。
恩和镇上庄村张正国夫妇用坚守与担当证明,大龄群体也能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发光发热,上庄村经济合作社也为村民搭建起在“家门口”就业的平台,让“老有所为、老有所获”成为现实。(记者:曹艳玲 沙菲雅)
运营单位:中宁县融媒体中心
联系电话:0955-5035386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955-87371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210007
邮箱:znrmtzx@163.com
备案号:宁ICP备18000997号